苏幕遮·碧云天
北宋·范仲淹
碧云天,黄叶地,秋色连波,波上寒烟翠。
山映斜阳天接水,芳草无情,更在斜阳外。
黯乡魂,追旅思,夜夜除非,好梦留人睡。
明月楼高休独倚,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。
此词以低徊婉转、沉雄劲刚的笔触,抒写了羁旅相思的情怀。词的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,暗透乡思;下片直抒思乡情怀。全词大笔振迅,意境深阔。
起手两句即从大处落笔,浓墨重彩,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、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,而未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。王实甫《西厢记》“长亭送别”一折化用为“碧云天,黄花地”同样极富画面美与诗意美。
三、四两句,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、秋色,承上指碧云天、黄叶地。这湛碧的高天、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,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,江波之上,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。烟霭本呈白色,但由于上连碧天、下接绿波,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,如所谓“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所以说“寒烟翠”,“寒”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。这两句境界悠远,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,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。
上片结尾三句:傍晚,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,碧天连着秋水绿波,萋萋芳草,一直向远方延伸。进一步将天、地、山、水通过斜阳、芳草组接一起,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。这三句写景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,着一“情”字,更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。
过片紧承芳草天涯,直接点出“乡魂”、“旅思”。乡魂,即思乡的情思,与“旅思”意近。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,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。上下互文对举,带有强调的意味,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。
下片三、四两句,表面上看去,好象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,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。如此写来,使词的造语奇特,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。“明月”句写夜间因思乡旅愁而不能入睡,尽管月光皎洁,高楼上夜景很美,也不能去观赏,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,更会增添怅惘之情。
结拍两句,写因为夜不能寐,故借酒浇愁,但酒一入愁肠,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,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。这两句,抒情深刻,造语生新而又自然。写到这里,郁积的乡思旅愁在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高潮,词至此黯然而止。
上片写景,下片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。这首词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,即阔远之境、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。写乡思离愁的词,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,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,景色写得阔远而穠丽。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,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;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,深挚而不流于颓靡。
(下面为链接)
诗、词、赋、文 * 园地目录 /《海山风情》* 诗集 /《古体诗精选》欣赏●专栏 /《近体诗精选》欣赏●专栏
《唐宋词格律》欣赏●专栏 /《苏轼诗词》赏析●专栏/《李清照诗词》赏析●专栏/ 《李煜诗词》欣赏●专栏
《柳永诗词》欣赏●专栏 / 《陆游诗词》欣赏●专栏 / 《辞赋精选》欣赏●专栏 / 《古文名篇》欣赏●专栏
诗、词、赋、文 ● 拾锦 / 《诗、词、赋、文著名作者故事》● 专栏 /
评论